精准对接民生需求
今年年初,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首次尝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,通过一人一票,从13个候选项目中选出10个,作为2017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。
食品安全、治危拆违、普惠医疗、公共交通、治堵保畅…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件件关系百姓、关乎民生。
民生实事代表来票决
“票决制”有什么好处?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美姣看来,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,最大的优点就是“发扬民主”“开门决策”,“代表票决制能让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,更加阳光透明,也让人大监督更具刚性、更有力度,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。”
“以往,人大对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停留在程序性监督。如今,在项目征集时,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提出建议;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市人大常委会实时监督,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。”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主任吴荣斌说,这样的改变与进步,体现了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与跟踪问效的责任担当,项目的推进与实施更为顺利。
项目推进代表来督查
“现在村里通了公交车,我们的出行方便了许多。”说起村里今年新开通的公交线路,东阳江镇天秀村村民桑德仁喜笑颜开。
在此之前,天秀村村民想进趟城区,得去8公里外的八达村坐公交车。市人大代表、庆泉村村委会主任吕强说:“作为人大代表,每次到天秀、东风等库区村走访,出行难问题经常被村民所提及。”为此,吕强和其他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“关于解决库区群众出行难”的建议。
今年人代会上,城乡公交村村通工程顺利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。为保证这项工程又快又好推进,市人大常委会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多次督查,吕强就是督查组的一员。城乡公交村村通何时通、线路怎么走、班次有多少……都是督查组关注的重点内容。
人大督、政府办,民生实事项目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今年7月,“城乡公交村村通”项目圆满完成,与天秀村一样,全市共有14个行政村和2个500人以上自然村打通了公交线路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城乡公交村村通”项目的顺利实施,就是人大代表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。自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启动后,市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走访、查看进展。同时,在调研过程中还就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积极建言献策,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。截至目前,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,基本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有6件,部分完成的1件,正在实施的3件。
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施侍伟表示:“下一步,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,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。明年,我市将在各镇乡街道全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,以实现政府决策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。”